福州日报社
福州晚报 赵铮艳 2025-08-07 07:32
这个暑假,榕城的社区里活跃着一群特殊的“环保小卫士”。他们身披志愿绶带,或在垃圾桶旁耐心督导,或向居民讲解分类知识,用稚嫩的声音传递着绿色低碳理念。
这是市城管委联合教育部门深化假期垃圾分类宣传的生动实践,通过“小手牵大手”,让校园里的分类习惯延伸至家庭与社区,持续推动垃圾分类在榕城蔚然成风。
家校社联动
构建假期分类教育新生态
今年,市城管委联合教育部门聚焦实践拓渠道,以系统化思维健全垃圾分类教育长效机制:放暑假前,各校将分类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,组建学生社团与志愿者队伍;暑假里,依托“家校社网”一体化,学生化身“环保小督导员”“分类宣传员”,深入社区参与桶边督导、入户宣传等活动,形成“教育一个学生、带动一个家庭、影响一个社区”的良性循环。
近日,在鼓楼区天元社区,福州市屏西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宣传活动。孩子们在社区广场摆起宣传台,分发手册、绘制分类漫画,用“塑料瓶找蓝色家”等形象的比喻,向居民介绍分类标准。
最后,孩子们拿起垃圾袋,开展社区卫生保洁行动,将绿化带、楼道里遗落的垃圾清理后,精准分类投放。
多元活动赋能
让分类意识深植童心
今年暑假,各校结合实际创新形式,让垃圾分类学习有趣又有效。福州市钱塘小学教育集团联合九彩社区开展志愿服务:发放垃圾分类倡议书,少先队员担任“红领巾督导员”,指导居民正确投放。学校还举办手抄报创作、主题绘画展,学生用画笔诠释分类知识;设计顺口溜、编排手势舞、传唱主题歌谣,让分类标准“入脑入心”。
福州市小柳小学与福州黎明中学的学生走进鼓楼区洪山镇兴园社区,长者食堂变身“垃圾分类课堂”,同学们在互动与欢笑中学习了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、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方法。
晋安区鼓山镇连凤社区志愿者走进鼓山中心幼儿园,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,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案例,深入浅出地为小朋友们讲解垃圾分类知识。
从校园到社会
环保种子悄然发芽
从小学到大学、从课堂到社区,福州学子用行动践行绿色环保理念,不仅自己做好垃圾分类,还带动更多人一起参与。
福建理工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深入晋安区茶园街道站东社区,通过展板宣传、趣味问答、入户讲解等方式,为居民送上“分类指南”。
通过假期系列活动,福州学子们的分类实践能力大为提升。家长与社区居民的参与主动性也明显增强,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。
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持续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动,完善家校社协作机制,推动福州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。(记者 赵铮艳/文 市城管委供图)